衡阳师范学院科技处
重点实验室
Skip Navigation Links.
重点实验室
“传统村镇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创意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简介
编辑:科技处   来源: 时间:2021-03-30 09:29 阅读次数:

“传统村镇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创意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是2016年10月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发改高技[2016]2203号),以衡阳师范学院为牵头单位,以“传统聚落数字化保护技术”湖南省工程实验室为基础,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湖南数字卡通动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湘潭大学共同组建的创新平台。

实验室学术带头人和实验室主任为刘沛林教授,实验室现有成员32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教授20人,博士25人。另外,实验室聘请了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山西大学等单位的科研技术人员作为兼职研究人员。

http://clxy.hynu.cn/__local/4/2B/9C/BECEC201B7D2BB1EBBB012F00E6_E34D4236_12E07.png

图1.平台主要成员

实验室目前已形成了四个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1)传统村镇文化数字化采集技术。包括小尺度地理环境数据快速采集与高精度建模技术、传统建筑高精度测量与快速建模技术、非物质文化数字化转换技术和传统村镇文化数据采集标准与数字化资源库构建技术;(2)传统村镇文化可视化呈现技术。包括传统村镇文化虚拟展示技术、传统村镇文化虚拟体验技术;(3)传统村镇文化网络化传输技术。包括传统村镇数字资源共享与应用云平台、多客户端自适应网络传播技术、传统村镇网络虚拟旅游实现技术,以及网络环境下传统村镇数字化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技术;(4)传统村镇文化创意性利用技术。包括传统村镇保护性规划技术标准、传统村镇文化数字景观设计、传统村镇特色旅游商品设计和传统村镇数字景区设计。

实验室成立以来,着力开展了传统村镇数字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探索其虚拟旅游产业的示范应用。目前已经完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永州市干岩头村、祁阳县龙溪村、永兴县板梁村、江永县上甘棠村、岳阳县张谷英村和中国传统村落——常宁市中田村以及衡阳市石鼓书院、船山书院和南岳大庙等景区景点的三维数字化工程,广泛验证了各种数字化技术途径;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融入多维虚拟旅游体验,并向湘西、湘南和山西等古村古镇富集地区推广,从而带动古村古镇旅游产业向智慧旅游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还开发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展示平台”、“湖南省古村古镇虚拟旅游网”两个Web系统,为公众和学者提供信息检索平台和学术交流阵地。

近5年获得国家级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SCI、EI以及CSSCI等权威期刊共计发表论文60余篇,人才培养100余人。其中,2020年本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成果“历史文化村镇景观保护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集成”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本实验室“传统村落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成果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十年发展(2011-2021)十项代表性成果。2022年本实验室“数字化保护: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新途径”成果获得湖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实验室成员原创性地提出了“聚落景观基因”理论,并提炼了传统聚落景观基因挖掘、提取、标准化、可视化、图谱化、工程化、数字化等方法路径。在技术上总结了基于GIS、RS、VR、AR及三维建模技术等现代数字技术集成的历史文化村镇景观保护与传承综合技术体系,包含一系列发明专利、知识产权作品和产品;在应用上首次完成了从景观基因层面的“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和60多个历史文化村镇景观的保护与修复。总体上形成了从“理论-方法-技术(产品)-应用”一体化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属于公益类科技成果,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http://clxy.hynu.cn/__local/0/CF/C5/D1D311DB00FD5870BF4E66011CB_B378AC43_20BA3.png

图2.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图3.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十大代表性成果


(2023年4月更新)

   地址: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衡花路16号邮编:421002  联系电话:0734-3456099,8484913 邮箱: kjc@hynu.edu.cn
版权:衡阳师范学院科研处备案号:湘教QS3-200505-000049  湘ICP备05003883号
本页访问次数: , 总页面访问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