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湖南省教育厅2023年批准组建的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研究基地以地理学科为主要支撑点,结合经济学、管理学、哲学、建筑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主要围绕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区域特征与演变机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基因图谱的体系构建与数字化保护研究等领域,发挥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和强化人地关系的学科优势,积极顺应我国乡村振兴的实际需求,富有创新性的开展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研究。
基地以李伯华教授任首席专家,积极发挥基地创新团队核心人物的领军作用,汇聚不同学科、部门、区域、行业的拔尖专门人才和科技精英,优化基地成员结构,积极推动人才培养与相关学科体系建设。传统村落遗产保护与活态利用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地理学的区域性、综合性和强化人地关系的学科优势,重点关注我国传统村落的发展演变进程,保护与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服务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村落研究,其特色表现在:
一、理论创新维度
(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理论体系构建:实现传统村落功能转型与活态适应,推动传统村落“静态保护”向“活化更新”转型。
(2)湖南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区域特征与演变机理:揭示地理环境与村落发展的动态耦合规律。
二、实践应用维度
(1)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修复:提出传统聚落“双修”理念,指导传统村落景观的修复利用和文化的活态展演。
(2)传统村落空间格局优化:通过图式语言与景观基因理论相结合,探索传统村落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与保护方向,推动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