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紧密围绕光电信息这一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开展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将光电领域取得的成果应用于辐射探测仪器研制,为中国核仪器的发展攻克部分被国外“卡脖子”的关键技术;为建设“两型”社会,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先进的放射性监控技术与装备,服务湖南省的“三高四新”战略,提升我省光电信息产业竞争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衡阳师范学院组建了 “光电信息与放射性探测”创新团队,2023年7月获批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
现有骨干成员24人,其中教授11人,博士22人。有首批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省青年芙蓉学者、省杰青、湖湘青年英才、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各1人、省121人才3人,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省青年骨干教师9人,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各1个。8人有海外留学1年以上经历。
团队负责人谭延亮教授是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研究生优秀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后,日本弘前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谭延亮教授联合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雅砻江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40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联合清华大学、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等,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湖南省专利奖各1项。研发了5套新型核仪器,其中极低本底氡浓度测量仪的技术指标远超日本先进仪器,已成功应用于锦屏地下实验室的暗物质探测。
团队与中国核工业集团下属公司紧密合作,与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中核环保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二四建设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国自科联合基金、面上项目等。团队成立以来获得省科技奖励8项,主持国自科雅砻江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0项,在Nature Nano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SCI/EI论文268篇,获得中国/美国发明专利授权61项,总经费超过3000万,其中纵向经费超过1500万元。研发了10套新型核仪器,技术指标超过国际先进厂商,已成功应用于锦屏地下实验室的暗物质探测、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钍基熔盐实验堆。
研究方向与内容:
(1)光电材料与器件
分析能带结构、带边位置、光吸收特性、电子传输特性等关键参数;应用超材料调控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原理提高新型光电材料性能的新方法和设计方案;通过纳米结构设计、化学修饰等手段对放射性探测材料的性能进行优化,为放射性探测提供所需的高性能光电材料和器件。
(2)光电信息处理
结合光电子学、电子信息、信号处理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研究放射性源、场的光电传感、光电信号转换、信息处理方法;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控制器,以及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复杂环境下及时发现核仪器故障工况、提前预报故障、及时诊断故障和原因;为放射性探测仪器的研制提供稳定、可靠和快速的光电信息处理方案。
(3)放射性探测的新原理、新方法、新仪器
研究快速测量气态放射性核素的新原理和新方法,研究成果应用于研制新型放射性测量仪器、仪表;基于深度学习对复杂的科学技术问题进行建模、优化、求解和分析,为放射性探测提供强有力的工具和方法;通过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三个研究方向按照“面向需求→突破瓶颈→服务社会”的思路设置。当前国外知名企业垄断了高端放射性探测设备,美国对中国所需的高端核仪器断供,阻碍中国核技术产业的发展。本团队通过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集中力量解决在新型放射性探测技术方面的一系列瓶颈问题和突破“卡脖子”技术。光电材料与器件方向为高端放射性探测设备提供了材料基础,光电信息处理方向为高端放射性探测设备提供了新的信息处理设计方案,放射性探测的新原理、新方法、新仪器方向最终系统整合开发新型放射性探测技术和仪器,三个研究方向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了人才队伍和前期研究基础的优势,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